找到相关内容18180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学常识

    杀生’凡是动物,皆爱生命,若被杀害,皆有恐怖,皆有痛苦。应该发同情心,所以要戒。 二、‘不偷盗’明抢暗窃,固然是盗,就是对方未曾许可,自动检取,也称作盗。使他损失,又伤自己的廉洁,所以要戒。 三、‘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3.html
  • 如何学佛--静波法师

    ,它得了一条生命,这倒肯定是无疑的。 你要知道,通过这种仪式,你、你的所得因缘、你的成佛的资粮在积累。 我们经常见到有些受了菩萨戒的人常常对那些畜生讲:‘你是畜生!有痴!发菩提心!’其实它会发吗?不会...维持自己的生命,从事正确的职业。一个佛教徒他总不应该去杀生害命吧,就算一时改变不了,你也应该知道这样的职业是不应该来做的。你迟早有一天你应该告别这种不善业。 ‘正精进’。那种学鸡的外道、学牛的外道、学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4.html
  • 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浅释

    生命为单位的。 佛说,阿难心在外边与你何干,外边的心和内里的心是两回事吗?既知他人吃饭他人饱,那心在外不论心内的事,和你没在一起,和你也没什么关系。佛把手举了起来,是兜锣锦手特别软。心地善良的人,特别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076619.html
  •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

    60余万人,难民中有不少是中共党员。并且开办难民学校,培养难民中的青少年学习文化和技术。上海沦陷后,他冒着生命危险,克服重重困难,积极与新四军取得联系,将经过培训的千余名中青年难民和优秀难童,分批送往...

    正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977111.html
  • 《神州和乐》大型系列访谈第二场:大初法师、凌海成、朴树

     朴树:那是另外一本书。   大初法师:它意思都跟这个都有关系,跟生命有关系。但是他接触这个,一下就接触到一个本质问题,实际上关于佛学最接触的就是这个问题,他在考虑这个问题,所以最终的要求就是了生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5177155.html
  • 探究少林“CEO”释永信商业化非常“修炼”

    在做义工,一般工作人员一月拿一千块钱的工资,我不拿工资,十年大家都是这样。”但他没有透露自己的生活来源。   据释永信一位朋友说,钱大梁做生意的水平一般,但属于“真正把生命都交给了少林寺的人”,他对...

    何伊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378591.html
  • “独坐大雄山”——寻访百丈寺与怀海大师

    犁、锄头入地,必会危及诸如蚯蚓、蚂蚁、螺蚌之类的生命,这是杀生,是断然不可的。佛陀便教导僧众要“外乞食以养色身,内乞法以养慧命”。   东汉时,佛教东传中国,僧人们主要沿习了“沿门托钵”的制度,或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078740.html
  • 解读形象,聆听理想——石窟乐舞形象与佛教思想精神

    认识。《佛本生经》中的“跳舞本生”,表达了佛教思想对舞蹈这类行 为现象的基本看法。   《佛本生经》是记载释迦牟尼前生事迹的经典(佛教认为生命是轮回的,人有前生、今 生和来世)。故事中的金鹅王即是...

    王宁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478980.html
  •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消费

    场面,确已成为上流社会精神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善男信女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观看这些仪式和场面,除了宗教的虔诚,还包含着大量欣赏的成份,宗教的狂热中,包含着对艺术的狂热。而正是这种欣赏的动机,进一步促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5379051.html
  • 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

    之间,如白驹过隙。以此而寻,孰得久停,岂可不为将来作资?”指出人生短促、生命无常,应为来世早作准备。他在《与隐士刘遗民等书》中更明确地说:“君与诸人,并为如来贤弟子。策名神府,为日已久。徒积怀远之兴,...

    温金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879202.html